12月24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分组审议。
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们指出,报告运用大量数据,全面总结了2023年度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进展情况,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原因,提出的后续整改考虑有较强针对性操作性。通过报告可以看出,审计署和有关地区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及审议意见,围绕扩投资相关举措未有效落实、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存在薄弱环节、地方债务管理不够严格、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基础性管理工作薄弱等突出问题,扛起整改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动各项整改措施落地见效,重大问题整改总体进展顺利。特别是针对一些共性问题,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在立行立改的同时,及时完善制度、堵塞漏洞,较好发挥了审计监督“治已病、防未病”的重要作用。
蒋卓庆委员认为,从报告来看,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的整改态度是认真的,整改效果是明显的,为进一步发挥审计整改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财政预算制度建设,他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有重点地加大对财政困难省份基层基本财力保障力度的建议。蒋卓庆在调研中了解到,面对当前国内外的复杂严峻形势和困难挑战,部分财政困难省份对县级基层基本财力的保障存在不同程度困难,这种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他建议,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应严格执行党中央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三保”工作的意见。同时,在确保落实基层“三保”财政支出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有重点地增加财政困难省份“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县级基层财力保障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提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规模,凯时app官网并采取资金直达拨付到县,提升资金下达效率,确保基层基础建设和社会平安稳定。
郭树清委员发现,当前审计工作主要聚焦在违法违规现象上,力度较大。在他看来,审计同样也应该更多地放在效益审计上,特别是投资效益本身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实际技术方面的效益。因此,建议在做好对违法违纪行为审计工作的同时,考虑进行效益审计的探索性试点,起步阶段可以每年调一部分投资项目进行综合的效益审计评估。
夏光委员建议将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结合起来。他指出,为了摸清地方政府债务,2013年至2014年审计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全面摸底审计,对于夯实债务管理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考虑针对一些经常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比如国有资本三个集中、科技成果转化等,存在什么问题、堵点在哪里、怎么来解决,进行一些专项审计。此外,他建议把揭示问题与问题整改有效结合起来。问题整改既要落实到个案,更要关注问题的共性,对那些经常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涉及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应加强研究,提出完善政策、深化改革、改进工作的建议。 (记者 赵晨熙)